《啥品不出那滋味來的》[啥品不出那滋味來的] - 第一章

打抱不平」,把手裡的麵糰打了個轉兒,悄悄瞥了眼我的神色。
我看向聲音的方向—店家是個約摸四十來歲的中年人。
見我流露出傾聽的神情,他便像是得了准令,樂呵呵地補充,「人要活得痛快,困了就得睡,餓了就得吃嘛。」
他一邊說話,一邊加大和面力度,「雖然我是粗人,沒品過那山珍海味,但要我說,人餓急了,吃的快,無論是啥品不出那滋味來的。」
「吃得開心,及時行樂,肚子填飽了,其他的,另說!」
言畢咧開嘴角,笑容淳樸憨厚。
我盯着他手中的動作,無言。
一旁的程雅楠似乎未在意近在咫尺的三兩談話,自顧仰脖將碗中湯一飲而下。
髮釵上的玉珠隨着動作碰撞,聲音清脆。
我耳尖動了動。
驀地,身後傳來一陣車軲轆的急速滾動聲,由遠及近,愈來愈響。
我被聲音吸引。
堪堪回頭,一輛小巧的馬車在我視線轉移到街道的一剎那,於幾步外疾馳而過。
掠過的風帶起了我額前的碎發,我目送着它,直至其消失在視線里。
噠噠馬蹄聲一過,街坊人群便逐漸多了起來—岔路口有手秉菜籃的婦人相邀着出現,左手還牽着垂髫小兒,那小童手裡秉着的撥浪鼓,是當下最時興的皮面款式。
新鮮果蔬的吆喝在攤鋪邊響起,逐漸替代了早點鋪的邀攬聲,不知是誰家賣起了西域的異果,引來許多人駐足觀看。
不遠處有趕早學的童生結伴而行,似乎是懼怕因遲到而被先生責罵,疾步如飛。
還有青年書生身負竹凳木筒,在街角一隅擺攤賣起字畫,許是賺些零碎兒補貼家用……熱鬧繁華,嘈雜質樸。
這是大慶朝的清明上河圖。
有言道,布衣得暖真為福,千金平安即是春。
果然,沒有戰爭的日子,便是最幸福的日子。
我收回視線,起身付了銀錢。
臨走前,我叫住店家,笑着說,「您說的沒錯,吃得開心就行。」
…………「人道是~水曲蘭芳靜~城陰柳絮遲—」有柔夷柳枝伴着江上悠揚的歌聲舞動,岸邊池草助興似的隨風蕩漾開一層層綠波。
「喂,老韓,等等我—」一名着桔色五福錦袍的青年男子有些着急地邁着大步,試圖趕上前方身姿頎長挺拔的藍色背影。
西南風迎面拂來,攜裹了花香…

待續...
猜你喜歡